關于工藝互聯網及其技術發展存在哪些問題,有很多專家其實從不同角度都給出來了一些解釋,自己也想結合自己的一些工作中評審和評估的體驗,從幾個方面進行一下分析。
第一個方面,從字面意思來說,工業互聯網主要是一些工業要素的互聯,在實際過程當中有很多都將其簡化為數據采集。設計采集是工業互聯網的一種應用方式,或者說是一種基礎的運營方式,但這個應該遠遠不是工業互聯網的本質意思。個人認為,工業互聯網其實是企業數字化架構的一種操作系統或者說技術平臺。硬件的互聯,實現數據的采集,這個是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軟件操作及其業務運行方面的互聯互操作。其實個人認為簡單來說,工業互聯網是傳統的MES、ERP等相關系統的一種新的技術架構。這種架構的優勢,其實很多都有相關資料介紹,就不再贅述。
第二方面是目前關于工業互聯網的討論,更多的偏重于技術,而不是真正的和工業業務來結合。在實際實踐過程當中。有一部分的傾向是軟件的組織和配置采用一種較為靈活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工業互聯網特點,但是其實這個還真不是業務層次的工業互聯網模式或架構。比如目前也有很多提出和實踐基于工業互聯網架構的MES或者MOM系統,之后就會發現很多基本上就是軟件功能模塊的一種組織與配置,并且這種功能模塊,相對來說還是偏宏觀的。正如ISA95關于MES架構這一塊提出了11個功能模塊,不能說我有這些功能模塊,我就是一個MES系統,也不能說這些功能模塊,我通過一種綜合的配置來衍生出一個新的MES系統,就說是工業互聯網架構下的系統。這些功能模塊的名字都是通用的,只是一個宏觀范圍的界定。是否是工業互聯網架構,我們是應該把這些模塊來打開的。這些模塊內部業務顆粒的組織與配置。能夠支持各種各樣的應用場景,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工業互聯網架構。
第3個方面是不管是較為粗糙,還是較為細致的業務顆粒的組織與配置,其實從工業互聯網架構的角度,應該是具有這種模塊化、可配置、可擴展的特點才可以。這個需要能夠對 MES內部的相關5M1E要素以及訂單和工藝流程這兩條主線的關聯關系,建立較為細致的業務模型才是根本?;蛘邠Q句話說工業互聯網架構下的MES是模型驅動的。只是有和無或者說有可選的這種配置,其實這是軟件的一種組織方式,個人并不認為這是工業互聯網架構應該有的本意。這方面個人認為是應該要向產品開發方面的一些先進模式來進行借鑒,比如我們在產品開發過程當中經??梢允褂?。 Product platform或者說product portfolio等,從模塊化或者產品族乃至大規模定制的角度來思考和組織,才是一個正確的道路。否則的話,即使做了很多項目,積累了很多業務功能模塊,而即使是相同名字的業務工作模塊,彼此之間并沒有什么內在的關聯,這種方式并不能稱之為工業互聯網架構方式。
作者信息:王愛民,長期專注從事APS技術研究、系統開發與實施應用。
筆者公眾號:智能制造隨筆,歡迎關注。
歡迎交流討論,探討合作。
微信號:TimePatient